家国情 上大梦
——坚守育人情怀三十余载而初衷不改,谨以此文纪念陆翠兰老师从教36周年!
直属单位系统 冯玉鑫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在大家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新上海大学在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已迈步二十个春秋!在这幅浩大的场景中,不妨让我们把步子放慢,再放慢些;把镜头拉近,再拉近些,一个个生动立体的画面便悄然呈现在我们眼前。今天我要讲的故事,便是这些众多推动新上海大学发展的普通画面中的一幅:
让我们把思绪回放到39年前,原上海工业大学1975级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新生班里,有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姑娘陆翠兰,经历过文革岁月、参加过插队落户的她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火红的岁月,纯真的年代,朴实的家国情怀,让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毕业,报效祖国。1978年7月,她留校当了辅导员,用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热情忘我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为母校的快速发展自强不息,为光荣的育人工作求实创新,为党的教育事业先忧后乐。
从教36载,凭着最初的理想,她始终坚守着一名人民教师的朴素情怀。虽然忙碌,却从不叫苦。4年辅导员、8年研究生部、10年材料学院、11年悉尼工商学院、3年直属单位党委,变的是时间,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对育人情怀的坚守,不变的是以真情、爱心及责任,用心认真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学生社会历练不够,步入社会不适应怎么办?陆老师反复与长宁区政府联系,推动区校联合育人,选送学生挂职锻炼,这一做就是20年;理工科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不高怎么办?她发起建立英语图书馆,陪伴学生早读,使得部分专业的通过率多次达到100%;贫困学生缺少锻炼机会、生活困难怎么办?她与后勤集团膳食科及其他单位广泛联系,努力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她发起成立的"党员示范岗"连续获得上海大学党的建设"好项目"一等奖及创新品牌项目;她每年坚持撰写并在《理论界》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她发起成立"爱心基金",对生病或有突发情况的教职工,第一时间送去慰问和帮助;得知有教师喜得贵子,她又四处寻找孩子出生当天的报纸,制作成一份小小的生日报,再细心地写上祝福的话,温暖着教职工的心;她年近花甲,却斗志不减,服从组织安排,短时间内完成直属单位党委的筹建,摸清直属单位发展规律,破解难题,建章立制,实现平稳运行;凡此种种,看似平凡,36年来却从未间断。她用坚定的信念诠释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真挚情感和钉子精神。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她说自己甘做学生成才的铺路石,她说看到学生好好的,自己就是幸福的,而她的学生也亲切地叫她"陆妈妈"。甘之如饴,历久弥新。朴素的家国情怀,真挚的上大情感,浓浓的师生情义,陆老师,感谢您,用行动和坚守提醒着后来的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