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顶级象棋赛事 领略特级大师风范

创建时间:  2010/01/19  高芳   浏览次数:   返回

        日前,校工会和校象棋协会组织我校象棋爱好者观摩了"九城置业杯"2009中国象棋年终总决赛。
        本次赛事在上海卢湾体育中心进行,在"象棋娱乐化"的思路下,吸收了当今各种流行元素。老师们不仅欣赏了海派清口相声创始人周立波的表演;聆听了棋界专家讲棋和《象棋歌》;参与了"象棋宝贝"的评选、短信竞猜、现场抽奖,而且观摩了一盘盘荡气回肠、精彩激烈的名局,零距离感受到国粹文化的独特魅力。赛后,我校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李建新专访了特级大师胡荣华,采访内容附于文后与大家分享。


胡荣华:下棋就是"精品创造"
——2009年九城置业杯中国象棋年终总决赛比赛现场专访特级大师胡荣华
李建新


        棋坛司令胡荣华弈出名局无数,想不到他的盘外感言同样具有"特大"的水准。
"下棋就是艺术创造、精品创造!棋有棋道,棋有棋理,棋手下棋,一方面是追求棋艺和棋理的完美,一方面是争取成绩的优秀。无论是为了那一个目标,棋手都要像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一样,要有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把他的全部精力和智慧倾注在棋上面,才能不断的提高和超越,如果是职业棋手,只有靠这种精品意识来准备每一盘棋、下每一盘棋,把一局棋当做一次艺术的创作,特点鲜明、独具匠心、谋划合理、精益求精,这样就无愧于一个职业棋手的风范。"这是在2009年九城置业杯中国象棋年终总决赛的比赛现场,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对记者的一番"启蒙"。

        有道是"楚河二指宽,计谋万丈深"。在象棋这个智力运动场上,胡荣华曾经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传奇,除了前无古人的"10连霸",他还丰富发展了中国象棋的理论,他研究出了许多独家秘笈并在重大比赛中使用,屡屡奏凯,这可能就是胡大师潜意识里的"精品创造"。

        胡荣华还告诉记者:中国象棋的水平目前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国内一流棋手之间的水平差距越来越不明显,因此在比赛中和棋的概率越来越大。这也是触发他改革象棋比赛规则和赛制的动因之一。"世事如棋局局新"已经成为了人们行事、勤勉、励志的格言,而它的本体——"棋",如果还是因循守旧、蹈常袭故,不仅"局局新"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会因过多的和棋而刺激不起群众观战的热情从而失去媒体的追捧,进而失去大家的关注,最后失去发展的沃土。

        新规则鼓励棋手进取,红方贴分、黑方贴时、和棋黑胜、比赛竞叫等一系列新规则的推出,就是为了给棋手搭建创新的舞台,激发他们取胜的欲望,让他们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去"创造"每一局棋,像艺术家完成艺术作品一样去雕刻每一局棋。

        记者质疑:不少棋手、专家、包括媒体对新规则有保留看法,胡荣华释疑:邓小平改革开放遇到的阻力比象棋改革要大的多,一开始不是也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有"保留看法"吗?实际的结果怎样呢?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实践的经验,都要用结果来说明问题。本届赛事开赛以来,正值上海最寒冷的季节,但来卢湾体育馆看比赛的观众比过去有了明显的增多,这不就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问题吗?胡荣华以决赛前两场的比赛为例说:你看许银川和洪智第一天的比赛多么短,但又是多么的精彩。这就像人生一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的精彩而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第二天的比赛,洪智在几乎没有取胜机会的情况下,硬是在一块巨大的磐石中寻找到了开山裂石的纤小缝隙,进而一步一步地为许银川套紧了绳索。这似乎又演绎了精品创造中"有生于无"、"意念为先"的传奇,一个有强烈的取胜欲望的棋手,他总能够为自己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

        由胡大师的"启蒙"我想开去,人生如棋,需要的是精彩,而精彩出现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创造和创新。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视为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完成这件作品就需要消耗一个人毕生的精力。日本棋界有谚语:一生悬命!意思是一个棋手的一生是在是悬还是沉的搏击中延续的,要想在悬的状态下生存,就必须付出一生的搏击。棋手对弈追求的高境界是"创造精品",凡人如芸芸众生者之对于工作、对于生活、对于我们必须要走的每一着棋,是否应该谋定而后动,有一点点"创造精品"的意识呢?


图为记者与胡荣华老师合影

李建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 教授
中国企业报记者
教育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副会长。




上一条:热情的舞步邀请新春的到来

下一条:热情的舞步邀请新春的到来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