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斗智谋——上海大学、复旦大学象棋队互访侧记

创建时间:  2010/05/31  高芳   浏览次数:   返回

      上大复旦遥相望,搭桥梁,常来往。楚河汉界,瞬间动刀枪。去岁上大访复旦,未伏虎,己先伤。    

       今时对手如约至,鼓声急,气势壮。主队列阵,尽遣强中强。取胜颇为费周折,分高下,看下场。(寄调江城子)

       5月28日,复旦大学教职工象棋代表队到上海大学访问比赛,这是他们对上海大学教职工象棋代表队去年4月21日访问复旦交流比赛的回访。

       象棋是智力的体操,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一份精神馈赠。棋,作为"琴棋书画"四大雅事,历代文人墨客视之为必行之道而浸淫其间。"虽不善书,笔砚不可不精;虽不工弈,楸枰不可不备"是之谓也。

        2008年,被喻为"智力奥运会"的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加速了包括象棋在内的棋牌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而北大、清华两个高校之间连续举办的千人三棋大赛不仅架起了两校友好交流的桥梁,也在全国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大的影响,这为促进上海地区高校间的棋类交流起到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

       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两校都非常重视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和注意提高师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开展多样化的群众体育为抓手,来普及、促进全民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以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为牵引,来提升师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在运动中健体魄、壮身体、助教学、益科研、促发展。

       象棋兼有体育竞技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它注重的是选手的内外兼修和心态平和。一般说来,以传授定向知识的"教化"往往流于外在,且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陶冶"更偏重人的内心自觉,激发人的主动参与意识,它通过对棋理的研习和领悟来培养品德、端正礼仪、训练思维、磨练意志和斗志,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陈毅元帅"棋虽小道、品德最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把"教化"和"陶冶"结合起来,是相得益彰、互为促进的。两校工会组织和象棋协会认识到了这种结合的重要性,在思考、运筹、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找到了"棋为媒"的通道。此外,打开彼此往来的大门,在交流的世界里寻找共赢的合作,以多种方式的比赛和交流来丰富两校教职工的文娱生活,加强两校之间的广泛联系,提升两校之间的传统友谊,也是组织这次活动的一个目的。

       2009年4月21日下午,上海大学教职工象棋代表队访问复旦,一场期待中的比赛打响了。遗憾的是由于几个有实力的队员有紧急事情不能成行,确定参赛的队员也因为零时的变故而不能齐整出征。激战了两个多小时后,上海大学4:10负于复旦大学。

        2010年5月28日,复旦大学队应邀来上海大学进行回访比赛。是时,恰好是上海大学教职工象棋比赛结束不久,主队把获得比赛前8名的棋手组织起来,加上曾经加冕上海市科教系统象棋冠军的名手邵伟民的参战,保证了主队阵容的齐整。

       在双方9对9的对抗中,上海大学队最终以21:15获胜。

       两个学校的工会作为两次比赛的主办方均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各个环节处理的十分科学和细致,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比赛场地挂起了"热烈欢迎"等旗帜和标语,比赛前后,双方队员像一家人一样亲切交谈,纵横棋里棋外,畅叙久别友情。5年前,当笔者还在复旦做博士后的时候,就有幸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以棋会友想不到结识了一大批复旦的老师和棋友。去年,当两校都有了希望进行象棋交流比赛的愿望之后,我责无旁贷地成为了"遣唐使",两年交流下来,我仿佛是被"亲情"包围了一样,关心、问候、邀请声不绝于耳,我的老朋友、复旦大学工会赵文庆副主席数度在棋赛之外和我手拉手推心置腹,上海大学工会副主席孙小明老师也是对客队队员以深切的问候,双方队员之间也有着说不完的话……

       本文开头的词作寄调江城子就是为了表达这样的交流而写的。就其水平而言可能就是一个诗人的练笔,但它的确是我情感的反映。因为在那一刻,我想不出其他的语言。

 

李建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新闻传播系  教授

                 教育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副会长

               上海大学教职工象棋队队员

               地址:  上海市延长路149号。  邮编: 200072

               电话:   021-36033450  

 

 




上一条:慈善倡议书

下一条:慈善倡议书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