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举行敬老节活动暨回忆录作者座谈会

创建时间:  2014/10/23  高芳   浏览次数:   返回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9月29日上午学院在延长校区开展敬老节活动,同时在北大楼208会议室召开《上海大学文学院回忆录1978-1994》作者座谈会,近40位离退休老同志、在职教师和部分校友等本书作者参加了座谈。
院党委书记竺剑同志主持了会议,他表达了对老同志们的亲切问候,对老同志们牵挂学院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学院组织编写回忆录的初衷,文学院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创业和发展历程,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开创性精神值得后来者学习和敬仰,这也是编写本书指导思想的来源。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全体作者、编者和所有关心此书的师生、校友,希望文学院的师生、校友继续关心。
董丽敏院长代表学院向老同志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她说,回忆录的编纂是对学院历史的书写,是承前启后、凝聚人气的好事,文学院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她将对学院现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此书全体人员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回忆录的完善和整理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希望有更多的人为她书写,那个时代的大学值得我们去研究。
参与本书编写的著名律师翟建、音乐电视人王国平和上海市外办的钱浩然等校友也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座谈会,他们深情地回忆了大学时期艰苦并快乐的学习生活,翟建校友感恩老师们的辛勤栽培,一个学院出了那么多优秀律师,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办学思路的正确。王国平校友认为文学院具有复旦的传统,并通过不断努力,已具开创性和为社会服务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基因"。参与文学院回忆录离退休干部口述采访、整理工作的宁显光同学感言,通过对学院历史的了解,增强了同学们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翁世荣教授与其他老师相继发言,纷纷感谢学院组织策划和编写的《回忆录》,他们希望文学院的发展前景美好。
复旦大学分校党委书记李庆云同志,也是上海大学文学院的第一任党委书记在最后的发言中表示,复旦分校创办是改革开放后的大学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办学需要胆识和魄力,梳理文学院的这段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学院现在的领导能有意识地去组织编写这段回忆,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殷切希望文学院越办越好。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研究口述史的徐有威教授,研究高校史的上海社科学院副研究员、历史系校友施扣柱,华师大教授张锦江,以及本书执行编辑赵益民等。(文学院分工会供稿 王镇)
 



上一条:科产系统分工会举办2014年羽毛球比赛

下一条:环化学院射线所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北师大讲话精神体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